和平縣大壩鎮人民政府關于“十三五”時期工作總體情況及“十四五”時期工作目標思路分析報告
依據《和平縣“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大壩鎮在“十三五”期間,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戰略目標,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推進本鎮經濟社會向前發展,全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11701元增長到2019年的15273元,增幅為30.5%;農業產值從2016年的10046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11797萬元,增幅為17.4%?,F將“十三五”工作總結和“十四五”時期發展構想匯報如下:
一、“十三五”時期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培育振興發展新動力,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一是工業經濟實現新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轄區內龍頭企業快速發展,優化各項行政管理制度,助推粵深鋼企業向前發展,拓寬融資渠道,幫助解決天上人間溫泉度假村設施更新資金難問題,投入300余萬元開發光伏發電產業,全力推進大壩工業區、塑料再生基地、贛深高鐵大壩段征地等項目工程建設。二是農業生產實現提質增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組織合作社、種養大戶帶動農戶發展種植養殖業,累計投入500余萬元發展產業,種植百香果、獼猴桃、黃皮等經濟作物800多畝,累計養殖雞鴨3萬余只;提高農業產業效益,超田村百香果基地、石井村百香果基地分別承包給種植大戶經營升級為玫瑰園基地、葡萄園基地,打造特色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提高。
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斗爭,推進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一是切實加強農田、礦山等土地巡查保護。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完成15個行政村的基本農田保護及自然資源管理責任狀簽訂工作;開展對各礦山企業不定期巡查,做好自然資源動態巡查臺賬,對非法占地建設、取土、破壞現象做到早發現、早查處;嚴格落實《廣東信訪條例》及相關規定,大力加強信訪管理工作;制定《大壩鎮社會矛盾大化解專項行動方案》,重點排查農村的山林、土地權屬和鄰里糾紛,及時把糾紛調處在基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進“平安大壩”建設。嚴格按照“有黑必掃,有惡必除,有亂必治,有‘傘’必打”的工作要求,廣泛動員積極進行線索摸排,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的違法采砂、違法搭建、違規豬場、非法礦產品加工、違規占地等行為進行整治,起到“早發現、早整治”的作用,對滋生黑惡勢力的土壤做到及時鏟除,堅決抑制黑惡勢力囂張氣焰,維護轄區內秩序穩定。四是科學劃分網格,實行精細化管理。積極探索綜治網格化管理新模式,組建村干部為網格員,精細網格化管理,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信息收集系統,及時掌握社情民意,整合各種治安防控力量,排查矛盾糾紛、安全隱患,保障轄區的安全和穩定,及時收集聯絡網格的居民居住動態、綜治維穩、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協助村(居)做好治安防范、房屋出租戶與流動人員管理、糾紛調解、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服務工作的職責,并及時做好信息上網工作。
(三)直面群眾痛點關注點,民生社會事業顯著繁榮。
一是推進基層社保工作。繼續做好惠民政策宣傳有關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社會保障卡的相關制度,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確保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保障;二是抓好教育發展工作。繼續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做好教育強鎮復評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全面改善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軟實力,加強與鎮教育促進會的聯系,充分發揮其作用,積極破解教育發展瓶頸;三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培養良好道德風尚,努力提高人民素質,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作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鞏固和發展文明鎮創建成果。
(四)科學施策著力抓落實,精準扶貧事業顯著發展。
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一相當”總目標,切實完善貧困戶“八有”指標,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措施為主要抓手,扎實有效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一是產業扶貧顯成效。積極探索多種產業扶貧模式,建設了涵蓋旅游種植、養殖、光伏發電等領域的產業項目;謀劃天上人間扶貧超市籌建工作,鼓勵貧困戶利用金融扶貧資金投入和平縣天上人間度假村主導成立的沃泰農業專業合作社獲取固定分紅。二是就業扶貧助攻堅。進一步加大貧困戶技能培訓,依據貧困戶意愿,邀請培訓機構進村開展業務培訓工作;通過就業扶貧獎勵鼓勵貧困戶子女外出就業,廣泛動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外出務工,切實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與可持續發展后勁。三是教育扶貧保就學。全面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實施貧困學生精準跟蹤管理,確保貧困家庭適齡學生不因貧失學輟學。2018—2019學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校學生162人(其中就讀小學80人,初中36人,特殊學校7人,普高、職高29人,大專4人),共發放教育補助資金54.65萬元,貧困戶子女教育補助落實率達到100%。同時,也積極通過黨建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等多種措施,推動我鎮扶貧事業工作邁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大壩鎮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012.2萬元,資金使用率達到100 %。我鎮脫貧計劃為346戶891人,實際完成減貧346戶891人,完成率為100%;完成3個省定貧困村退出任務;脫貧人口全部實現了有“八有”指標;有勞動力脫貧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00元以上,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扶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兜底保障。
二、“十三五”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產業發展動能不足。
大壩鎮產業以傳統農業為主,缺乏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且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引進推廣規模化種植人才不強;且鎮內工業基礎薄弱,缺乏龍頭企業帶動,提供就業崗位能力不強;鎮內擁有眾多溫泉旅游資源,但前期沒有整合溫泉資源,產業融合發展步伐緩慢。
(二)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鄉鎮規劃建設力量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嚴重依賴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存在著農業生產性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緩慢等問題,鄉間道路缺乏專人管理,街道路面質量不高,因薪酬、生活環境等因素,專業城鄉規劃人才不足,極大制約本鎮各項基礎設施推進工作。
(三)各村(居)發展不平衡
全鎮總有16個村居,其中,有3個省定貧困村、3個面上村,因政府公共投入、扶貧資金投入、駐村工作人員等因素,省定貧困村、面上村的鄉村振興等工作成效顯著高于一般村居,各項基礎設施、特色農業產業發展也快于一般村居。
三、“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基本思路、重大建設項目、主要措施和有關建議
(一)發展目標
1.經濟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有效提升,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引進與本地區發展相匹配工業企業,提振工業發展水平,提高工業經濟體量;加強標準化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基本建成省內外聞名的溫泉小鎮。
2.民生社會事業取得新成就。到2025年,全鎮民生事業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至2025年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逐步形成比較健全的醫療衛生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合率達100%。政府管控、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治理水平更加高效,平安和平建設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3.社會治理格局形成新突破。提高基層干部農村基層工作的本領及處理農村事務的能力;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提高社會矛盾的發現預警能力,形成集信息共享、部門聯動、綜合研判、跟蹤督辦、應急處置于一體的工作體系;大力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努力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大力整治各類突出問題,切實人民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
4.鄉村振興工程踏上新高度。依托農產品資源和生態資源,加快農業經濟建設。推進農業農村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進一步釋放農村發展活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加快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改善鄉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鞏固發展農村環境干凈整潔、農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重點抓好村莊總體規劃、基礎設施完善和生態旅游工作。
?。ǘ┗舅悸?/p>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靠“兩個和平”發展理念,圍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主線,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立足特色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溫泉旅游業,協調推進相關產業,搶抓鄉村振興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以重大項目統攬全鎮發展全局,確保各項工作再上新水平,努力開創宜業宜居宜游大壩建設新局面。
?。ㄈ┲卮蠼ㄔO項目
重大項目工程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規劃目標的強大支撐?!笆奈濉逼陂g我鎮重大項目建設規劃共16項,計劃總投資15.2818億元。
1.交通運輸建設工程2項,計劃總投資0.43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0.43億元;
2.農林水建設工程9項,計劃總投資1.7498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1.7498億元;
3.工礦骨干建設工程2項,計劃總投資2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2億元;
4.旅游開發建設工程2項,計劃總投資11.1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9.7億元;
5.城市化建設工程1項,計劃總投資0.2億元,“十四五”期間投資0.2億元;
?。ㄋ模┲饕胧?/p>
1.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大做強鎮內經濟體量。聚焦重點工作,抓好重大項目實施,全面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一是依托工業園區,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完善福和產業轉移園大壩工業區有關路網、水網、電網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工業區品位;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引進更多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落戶工業區;加強優質服務,促進進園企業形成產業鏈。幫助粵深鋼企業廠房升級改造工作和大壩龍獅金龍畬營礦業加工項目徐建工作,提高本鎮工業生產效率;二是依托縣大環城路、贛深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縣大環城路、贛深高鐵等重點項目工程是市、縣“三賽”重點項目,是提速大壩發展和融合河源、惠州、深圳等城市1小時生活圈的關鍵之路。我們將舉全鎮之力,推進大環城公路和贛深高鐵大壩段的各項建設,推動贛深高鐵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充分發揮毗鄰縣城的區位優勢
2.加快現代農業推進,實現鄉村振興新進展。一是著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積極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繼續抓好水毀橋梁重建進度,加大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保障我鎮道路安全高效運營。二是突出抓好美麗鄉村建設。結合村莊總體規劃,統籌考慮土地利用、村莊改造、產業布局等因素,推進村莊環境縱深治理,實現農村改廁全覆蓋。以點帶面,將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在全鎮鋪開,提升美麗鄉村建設創建率,全面改善農村環境質量,為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三是發揮農產品和生態資源優勢。引導和鼓勵農戶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租賃、入股等多種形式,將分散的閑置土地、小規模土地適度向種田能手、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實行農業規?;a業化、集約化經營,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生產、油茶、椪柑、百香果等種植,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才能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產業向大規模、高品質方向發展。四是深化生態環保治理。繼續抓住畜禽養殖污染、河流水質污染和農村環境整治,鞏固提升整治成果,防止污染反彈。實行“一河一策”,重點抓好大壩河流域治理,同步推進污染治理、河道清淤、伐樹開荒等工作。五是加強推進文明建設。全面壓實責任,建立鎮、管理區、村莊和紅白理事會四級責任網絡體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工作格局。切實發揮好紅白理事會職能作用,大力提倡舊俗新辦,營造鄉風文明良好氛圍。嚴抓黨員干部群體,以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轉變,帶頭抵制大操大辦,主動做到不吃請、不請吃、不收禮、不送禮,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3.推動休閑旅游提質,助力現代服務業發展。著力打造“溫泉小鎮”,把旅游業當作第三產業龍頭和經濟增長點,深化旅游景區建設。以生態景觀、歷史文化和客家習俗等旅游資源挖掘和整合為抓手,加快推進天上人間、水背古村等旅游項目建設和改造升級。利用贛深高鐵、梅連高速和大環城公路建設機遇,抓好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和旅游配套產業的發展,打造新精品旅游線路,形成新的高鐵、高速沿線旅游經濟帶。著力完善景區內外交通組織與旅游基礎設施,大力提升景區服務品質,加快提升鄉村旅游。依托和平鄉村優越的自然景觀、美麗的田園風光、獨特的氣候條件、豐富的文化遺存等各類自然人文資源,著力開發生態茶園、森林公園等鄉村民俗體驗、鄉村山水休閑、鄉村高山避暑、綠色農業參與等各類鄉村旅游,培育發展“美麗鄉村”旅游點和農家樂,通過組織和平獼猴桃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形成具有和平鄉村特色的精品旅游線路。強化旅游宣傳營銷,強化與國內外重要旅行社、主流新聞媒體、知名旅游會展節慶組織機構的合作,綜合發揮電視、報社等主流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網站等新興媒體作用,積極策劃各類節慶活動,借影視拍攝東風,全面提升和平旅游知名度,將旅游業培育成為新的優勢產業。
4.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完善鄉村治理能力。一是圍繞加強村干部的教育培訓和管理監督,提升基層組織戰斗力。提高基層干部農村基層工作的本領及處理農村事務的能力;提升基層組織治理能力。積極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推選道德模范、鄉賢成立村民議事會,實行由支部會議“提”、村民議事會“議”、村民代表大會“定”的村級事務決策機制,確保村民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二是繼續做好掃黑除惡工作。將繼續利用好宣傳標語、橫幅、LED顯示屏、微信工作群、,戶外廣告欄等方式深入廣泛宣傳;按照“有黑必掃,有惡必除,有亂必治、有‘傘’必打”的要求,對轄區內有黑、惡、亂苗頭的情況予以堅決打擊,對摸查出來的線索進行詳細調查了解并上報上級部門;同時要著眼促進長遠,確保長效常治,全面梳理提煉專項斗爭的成熟經驗和做法,適時轉化為制度規范,完善綜合治理體系,形成長效機制,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徹底凈化環境,讓黑惡勢力沒有滋生的土壤。三是推進網格化管理模式往縱深。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民禁毒工程、反邪教工作等納入網格化管理,推進平安鎮村創建和專項工作深入開展。通過加強和深化綜治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方式,充分發揮網格員對自己的網格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做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民禁毒、反邪教的工作等的宣傳員、管理員、偵查員。積極發揮“小網格、大能量”作用,推進我鎮平安鎮村創建深入開展。
5.加快服務政府建設,提高便民辦事能力。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推動機關干部服務群眾再深入,在解難題、辦實事、暖民心中贏得群眾支持。健全務實高效公共服務體系,將“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縱深推進,提高政務服務事項和“12345”熱線辦理實效,及時查處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切實擔負起發展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