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国产96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您的位置: 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和平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作者: 來源:本網 發布時間:2018-01-15 瀏覽次數:- 【字體:

〔2018·1〕縣第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文件(2)

——2018年1月12日在和平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和平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徐新強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計劃安排草案,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7年,全縣各級各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三大抓手”、“十二個大”任務為引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培育發展新動,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優生態等各項工作,全縣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17年,縣內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09.5億元,同比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9.2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9.5%。人均生產總值26612元,增長6.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7億元,增長20.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億元,增長11%。

  (一)工業經濟提質增效。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功能配套,提升園區綜合發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狠抓優質項目引進。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全社會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48.6億元,增長5.1%。

  (二)現代農業發展良好。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質稻、獼猴桃、百香果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農業品牌優勢顯著增強。強力實施精準扶貧,引領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省定貧困村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穩步推進。統籌抓好糧食生產、經濟作物種植和勞務經濟發展,全縣農業 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17年農業總產值預計完成28.1億元,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9元,增長10.5%。

  (三)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面落實“三賽”項目,以拉動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為落腳點,搶抓原中央蘇區縣振興發展歷史機遇,積極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2017年全縣安排建設50個重點項目預計完成投資48.2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87億元,增長20.8%。全縣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有效推動經濟發展和民生的改善。

  (四)消費需求有效增長。隨著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保障逐年完善,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居民消費意愿活躍。新型服務業快速發展,信用車貸、網商零售、休閑養生、生態旅游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全年入縣旅游人數預計316.7萬人次,增長11.5%;實現旅游總收入26.7億元,增長12.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65.7億元,增長11%。

  (五)財稅收入穩步增長。有效發揮財政綜合調控職能,著力增收節支保平衡;積極發展生產,培植財稅增長點;穩步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強化稅源管理,科學管稅征稅,應收盡收。2017年預計完成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64億元,增長8%。實現稅收總收入8.2億元,增長9.2%。

  (六)生態文明建設有效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穩步推進,完成治理河長23.5公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三、四期管網工程即將竣工。生態建設不斷加強,建成綠化美化示范村16個、鎮級森林公園2個。綠化和平大行動扎實開展,完成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3.8萬畝、珠江防護林3.5萬畝、森林撫育17.3萬畝。護林、養林工作扎實推進,森林資源管理不斷加強,全縣森林生態良好。

  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PPP項目啟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全面實行市場化動作,全縣境內主要河流全面推行河長制。縣內空氣質量保持二級以上標準,主要河流水質繼續保持國家地表水I-III類標準。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82%。

  (七)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著。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縣鎮村三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完成,“一門式一網式”、“減證便民”等政務服務改革步伐加快,服務體制不斷創新,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深化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實施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完善重點項目“馬上辦”服務機制。積極推進企業投資清單、電子營業執照等綜合改革,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改革基本完成。

  (八)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全縣教育辦學基礎設施、校園環境不斷完善。完成縣城城南小學、福和小學、華強中學教學樓及教學輔助用房建設,三所學校于今年秋季順利招生開學,有效緩解了縣城中小學學位緊張的局面。高考取得新成績:入圍專科以上2443人,入圍率87%,比上年增加6.5個百分點;普通本科入圍768人,入圍率27%,與上年持平;重點本科入圍159人,入圍率6%。

  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文藝活動持續活躍。縣圖書館、文化館新建項目啟動實施,縣檔案館新館建設扎實推進。成功舉辦了“道德春聯進萬家”、“中國新歌聲”和平賽區海選、王陽明廉政文化教育展等文藝活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等活動蓬勃開展。

  衛計工作成效顯著。縣急救指揮中心投入運營,縣中醫院新建項目有效推進,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建設衛生強縣工作扎實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日趨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水平上了新臺階。全年全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下。

  創新驅動持續進步。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績,全民科普意識明顯提高。申請專利1061項,同比增長219%;全年專利授權量為60件。

  社會管理工作不斷加強。依法行政、法治和平建設步伐加快;創建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成果得到鞏固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提升;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社會誠信水平日益提高,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環城大道建設、“一河兩岸”升級改造工程有效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縣城人居環境逐步改善。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信訪維穩、平安和平、消防安全、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工作成效明顯,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推進,社會和諧穩定。

  總的來看,2017年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縣經濟發展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財政收入總量小,經濟發展缺乏持續增長點;工業規模小,產業基礎薄弱,工業實體經濟缺乏知名品牌和骨干企業,工業園區集聚效應還沒有形成;部分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利潤下降;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現代農業技術應用不夠普遍,農民增收渠道不多;城鄉發展不夠均衡,差距較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高,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偏差;居民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壓力大,改革攻堅任務艱巨。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勇于解放思想,積極統籌謀劃,用改革和發展的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分析、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形勢分析

  從國外看,全球經濟整體穩步復蘇,外部需求明顯改善。從國內看,在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新一輪對外 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進,經濟增長新動能不斷積聚。從本省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基礎更加牢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輻射、帶動全省經濟增長的新動力進一步增強。國家和省持續推進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政策不斷落地,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措施更加有力,全省精準扶貧深入推進,深圳福田對我縣的幫扶力度進一步加大,這些均為我們加快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從本縣看,園區提質增效態勢穩健,“四區”(工業園區、新城核心區、高鐵新區、老城區)布局建設,以及高鐵、大環城公路、旅游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形勢喜人,全縣人民精神振奮,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進各項事業振興發展。總體上看,2018年我縣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二)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農村 工作會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市委七屆四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主線,堅持“兩個和平”協同發展,緊盯和平發展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積極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扭住“三大抓手”,圍繞縣委“八大核心任務”,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全力推進“五個和平”建設,努力建設智慧生態現代新城。

  (三)主要預期目標

  綜合分析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和我縣當前經濟基礎以及上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并經與全縣“十三五”規劃目標相銜接,建議安排2018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如下:

  1、主要指標預期目標全縣生產總值增長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1%,其中工業增加值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漲幅控制在1.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31%。

  2、重點建設項目計劃2018年全縣重點建設項目45個,總投資101.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3.5億元。其中:交通工程5項,年度計劃投資3.6億元;市政工程5項,年度計劃投資4.3億元;農、林、水、生態環保工程10項,年度計劃投資5.4億元;工業骨干工程8項,年度計劃投資13億元;文化教育、衛生工程6項,年度計劃投資4.5億元;房地產開發工程11項,年度計劃投資22.7億元;其中列入市重點項目13項,年度計劃投資21.1億元。

  三、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和措施

  為實現上述目標,2018年重點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以工業園區為主戰場,大力發展工業實體經濟

  努力擴展園區發展空間,加快合作共建園、大壩工業區“七通一平”和“五化五網”建設,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積極引導現有企業提質增效,強化產品品牌意識、質量意識和科技創新意識,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和要素生產率,打造鐘表制造、電子信息、新型建材、新醫藥、有機食品等品牌和骨干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珠三角地區加快產業轉移的契機,以企招商,以商引商,千方百計引進中興通訊河源基地上下游、新型建材、鐘表等產業鏈生產企業,擴大工業實體經濟規模。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技改等瓶頸,助力發展民營經濟。2018年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安排增長8.5%。

  (二)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強化農業發展支撐。積極培育現代農業經營組織,培育打造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農業組織體系建設,支持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健康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休閑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著力抓好優質稻、獼猴桃、百香果、碰柑、茶葉、油茶等產業發展和品牌創建。抓好產品標準化生產和質量安全監管,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產品。加強農民就業技能培訓,積極扶持富余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2018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安排增長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安排增長10%。

  (三)以培育發展消費新業態為支撐,大力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適應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消費需求升級的實際,擴大有效供給釋放消費潛力。大力發展信息產業、電子商務,推動移動互聯網、電信和快遞業務、通訊器材消費增長。持續挖掘汽車、住房、家電、建材等傳統消費潛力。培育健康、養老、體育、文化等新型消費增長點。加強涉企、醫藥、教育、電力價格監督檢查,優化消費環境。

  做活、做旺旅游產業發展,推動旅游消費乘數效應。開發王陽明文化、林寨古村、南粵古驛道、客家圍屋及民俗等文化旅游資源;挖掘“九連小延安”等紅色旅游景點;大力發展翠山竹海游步道、溫泉養生、山水觀光等生態特色旅游;打造古色、紅色、綠色品牌游。加強景區道路、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做旺人流、物流、信息流,增強人氣財氣。

  2018年接待旅游者人數安排增長13%,旅游總收入安排增長1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安排增長11%。

  (四)以實施重點項目建設為載體,進一步夯實發展基礎

  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就是抓民生改善的理念,積極組織重點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優化發展環境,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實施公路交通升級改造。改建省道公路S339線和平縣城過境段(大環城路),改造國道G238線和平合水塘至鴨塘段路面,改造省道S512線熱龍溫泉至馬坑徑段路面、省道S253線新社至高車水段路面,以及改造省道S229線和平彭寨至禮士路面。

  實施農、林、水、生態環保工程建設。實施村村通自來水、中小河流治理、耕地提質改造、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高標準基本農田等工程項目建設;實施中央森林撫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和森林碳匯重點工程;新建鎮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大力加強工業骨干工程建設。完成廣東聰明人集團有限公司新產品科技研發中心及生產車間建設,續建尚特(和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新建深圳福田(和平)智慧“雙創”物流園項目,新建鑫安達電子(和平)有限公司、天泓成型技術有限公司等工業生產基礎設施項目。

  加強教育、衛生、民生項目建設。新建縣文化館、圖書館,新建和平縣福和幼兒園。加快推進新中醫院、精神病院和新婦幼保健院建設,改善醫療保健環境條件。實施和平公園(市民中心景觀),改造、縣城一河兩岸(平安橋至興隆壩橋)升級改造工程。

  今年實施重點項目工程45項,年度投資計劃53.5億元;其中列入市重點項目13項,年度投資計劃21.1億元。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安排增長17%。

  (五)以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為主線,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統籌發力,加快縣城“四區”建設,優化城區空間格局。持續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健全園區內住宅小區、商貿服務、行政服務、文化教育等功能配套,打造“生產、服務、消費”多功能新型產業園區。加大力度推進新城核心區建設,加快建設福和公園二期和黃沙水庫等公共市政設施,增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推進老城區改造,實施背街小巷綜合整治,提升老城區居住及經濟活動能力。傾力推進高鐵新區建設,加快各項功能設施配套,打造高鐵新區成為“現代和平”的商務金融中心區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形成推動和平振興發展的強力引擎。

  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加強城市交通、水電路氣、地下管廊、防洪排澇、居民生活用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海綿城市。鞏固“創文”“創衛”復評成果,嚴厲打擊亂擺亂賣亂停亂放亂搭建等行為,努力為居民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開展“多規合一”改革,以規劃為引領,以產業培育、基礎設施配套為重點,加快彭寨、下車中心鎮建設,輻射、促進全域鄉鎮協同發展。

  (六)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引領,打造生態和平

  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引領發展。實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從源頭上禁止污染企業落地生產。加強污染治理,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強“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整治。堅持節能減排不放松,加強工業、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改造企業環保設施,推廣應用節能低碳技術,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產業。加強城市保潔管理,遏制道路揚塵發生。加快鄉鎮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

  開展新一輪綠化和平大行動,加強生態涵養和森林生態修 復,消滅宜林荒山,森林覆蓋率達到76.6%。全面推進“河長制”,加強中小河流域治理。增強森林防火管控能力,遏制森林火災發生。抓好東水鎮街背鵝王宮特大崩塌等地質災害治理和礦山復綠等工程建設,確保森林生態形象良好。2018年全年單位GDP能耗控制下降3.31%。

  (七)以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為抓手,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充分發揮網上辦事大廳現代服務平臺功能,強化“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鞏固深化權責清單制度,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深入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清除行政壁壘。推進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提高市場準入程序的公開化和準入的透明度。拓寬社會資本準入渠道,發揮社會資本優勢,積極引入PPP模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 革,推進“證照分離”管理。推進信用信息應用,加強信用聯合獎懲機制建設,大力推行“紅黑名單”制度,營造公平誠信環境。推進金融體系改革,完成縣農村信用聯社改制。持續推進電價改革,加快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強醫療服務改革,加快實施醫聯體制度。推進農業農村綜合改革,鞏固和應用土地確權和林權制度改革成果。推進省定貧困村“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創建42個省定貧困村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八)以統籌發展社會事業為著力點,穩步提升民生保障

  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生短板,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抓好項目幫扶,推進產業扶貧。加強貧困 人口就業培訓,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創業。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積極爭取深圳福田、市直幫扶單位大力扶持,綜合施策,推進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圍繞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目標,統籌提升教育資源。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科學測算學位需求,綜合考慮學齡人口變動趨勢,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新建縣福和幼兒園。注重發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繼續完善辦學基礎設施,鞏固教育創強成果,加強師資培訓,扎實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2018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初中階段學生入學率100%。

  堅持科教興縣戰略。認真抓好科技宣傳普及。推進創新驅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在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升級、創建研發平臺方面加強服務和扶持。鼓勵引導企業積極開展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聯系,推進開展科研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扎實開展醫療衛生、人口與計生工作。抓好醫療衛生資源共享,構建醫聯體服務模式,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進一步抓好重大疾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加強孕產婦和新生兒急危重癥救治能力建設。2018年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預期目標控制在12‰以下。

  抓好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管理。持續完善社會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加強城鄉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與社會保險之間的配套銜接。

  加快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縣文化館、圖書館。加強鎮級文化站、文化廣場建設,提升鎮、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完善體育活動設施,廣泛開展群眾體育運動,強化學校體育,大力發展校園足球。

  提升有線廣播電視設施質量,切實保障播出水平。加強食品藥品、質量技術監管,推進創建省質量強縣示范縣工作。扎實開展價格管理,確保市場價格總體穩定。推進糧食儲備設施建設,加強儲備管理,確保糧食安全。2018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控制在1.5%以內。

  加強新形勢研判,扎實抓好維穩和綜治、信訪、消防安全、安全生產工作,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社會穩定。持續加強國防動員、“雙擁”、愛國衛生、動物防疫等工作。持續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七五普法”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做好2018年的工作,對穩步推進“十三五”規劃的實施,至關重要。我們一定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 風,用心,用情,用力,為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建設智慧生態現代新城而奮斗!

  附件1:和平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預期目標表(草案).docx

  附件2:和平縣2018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草案).docx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