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1年2月 14 日在和平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和平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徐新強
各位代表:
受縣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計劃安排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0年,全縣上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國家、省、市決策部署,圍繞縣委十三屆九次、十次全會和縣“兩會”目標任務,堅持以“融灣”為“綱”、“融深”為牽引,抓疫情防控,抓復工復產達產,抓重點項目建設,抓民生福祉提升,認真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考驗,全縣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
2020年全縣經濟社會加快復蘇,縣內生產總值(GDP)完成122.4億元,同比下降5.3%,較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分別收窄11.5、4.6和3.7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30422元,同比增長4.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0.1%;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93億元,同比增長3.5%;農業總產值37億元,同比增長5.6%。
?。ㄒ唬┕I生產穩步回升。認真落實支持中小企業扶持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積極推動工業經濟企穩回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借助外力促發展。全年實現簽約項目31個,動工項目27個、投產25個,投資總額269.97億元。大力提升園區接納能力,福和產業園北擴工程3.16平方公里建設有序推進,大壩集聚區1.2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智慧雙創物流園電商中心通過國家驗收并投入使用,“一區兩園”建設成效凸顯。2020年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完成14.8億元,工業園工業增加值完成12.4億元。
?。ǘ┺r業經濟持續增長。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標準建設粵贛高速沿線(和平段)美麗鄉村示范帶、粵贛交界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縱深推進。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和高標準農田整治,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持續改善,防災、抗災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更加優越。傳統特色農產品生產平穩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提質提檔。特色產業取得新成效。燈塔盆地(和平片區)產業效益有力提升,恒大援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完成。腐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獼猴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使用。和平獼猴桃、百香果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獼猴桃出口迪拜,實現廣東獼猴桃出口“零突破”。2020年農業總產值完成37億元,增長5.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3元,增長5.5%。
(三)固定資產投資持續發力。堅持新發展理念,狠抓優質項目引進,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逐步加大。20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0.1%,其中6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3.9億元;15個省市重點項目有力推進,完成投資24.3億元,完成率占年度目標的115%。
(四)市場銷售逐步回暖。加快發展新型服務業,百盛廣場綜合體建設日趨完善,宏昌東方商城等一批現代消費平臺投入運營,鷹嘴桃穿上“耘客和禮”品牌外衣,搭上網絡銷售的快車,電子商務“網上帶貨”等消費能力穩步提升。居民消費信心逐步增強,全縣消費市場穩步回升。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3%,降幅逐月收窄,較一季度收窄15.4個百分點。全年入縣旅游人數80.24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18億元。
(五)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完善體制機制,促進經濟發展。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做強財政蛋糕,財政收入持續增長。2020年完成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93億元,增長3.5%。加強稅收征管,科學營稅征稅,確保應收盡收,實現稅收總收入7.697億元。金融運行態勢平穩, 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7.55億元,同比增長8.29%,各項貸款余額107.8億元,同比增長17.97%。
?。┥鷳B文明持續鞏固。認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創建“森林城市”,提升城區園林綠化新品位。綠化和平大行動扎實推進,完成森林碳匯重點工程建設1.5萬畝、森林撫育24.6萬畝,全縣森林生態良好。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加強污水、廢氣排放監控,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縣內空氣質量保持二級以上標準,主要河流浰江水質達Ⅱ類目標要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ㄆ撸┥罨母锶〉眯逻M展。機構改革順利推進,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數字政府建設等創新型、引領型改革成效良好。緊密型醫共體及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扎實開展;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政務服務改革;積極下放食品許可事項,推進食品經營許可制度改革;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粵系列”便民利企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推廣,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功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持續完善,失信約束措施更加有力。
(八)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全縣教育教學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校園環境不斷改善。建成福星中學、上城幼兒園、縣教師發展中心并投入使用;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有序推進,浰源中心小學及林寨鎮興井教學點擴建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高考取得新成績,教學質量再上新臺階:今年高考本科入圍 1458人,比去年增加248人;入圍率41.81%,比去年增加3.31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服務保障能力不斷加強。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選派2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開展抗疫工作,選派10名醫務人員支援省白云機場開展核酸采樣工作。縣人民醫院綜合樓二期項目、縣婦幼保健院新院項目、縣精神病院(和康醫院)項目全面竣工,縣疾控中心公共衛生實驗大樓、縣人民醫院傳染樓擴建項目動工建設,城鄉居民就醫環境日趨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扎實推進。
文化融媒體工作扎實開展。完成縣文化館、鎮級文化站評估定級工作,陽明博物館升級國家三級博物館。成功舉辦“鄉村振興·文旅先鋒”河源市第二屆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和平區預賽)。原創群舞《墩頭藍》、《燃燒的歲月》代表全市參賽榮獲2020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銀獎、銅獎,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融媒體工作成效明顯,積極打造本地特色新聞品牌,播出質量、新聞影響力持續提升。
就業、社會保障體系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增就業崗位4826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66 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112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4%。全縣企業參加養老保險19434人,城鄉居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221785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414917人,生育保險21422人,失業保險12327人,工傷保險22364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7元,同比增長4.5%。
創新科技持續加強。扎實推動科學技術應用推廣,認定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完成技改投資9.2億元,技術改造企業12家。
社會管理工作有力推進。市場監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政務系統誠信建設有序開展,社會誠信水平逐步提高。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民禁毒工作成效顯著,平安和平建設、安全生產、《民法典》宣傳普及等民主法制建設、價格監管、綜治維穩、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穩步開展,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扎實推進,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總的來看,2020年我縣國民經濟呈現企穩恢復向好態勢,穩就業保民生成效顯著,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效。同時應看到,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我縣經濟體量小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實體經濟發展與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供給的矛盾突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任務艱巨,產業層次偏低。企業總體處于產業鏈、價值鏈低端,科技支撐和引領發展的能力仍需加強。鄉村振興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制約我縣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矛盾。下來,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推進“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科學精準抓好各項決策,落實工作措施,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二、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ㄒ唬┲笇枷?/p>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持之以恒落實“1+1+9”工作部署,著力加快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全面對接,全域全面服務全市打造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和安全,智慧生態現代新城建設成效初顯,“兩個和平”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大幅提升。
?。ǘ┲饕A期目標
結合我縣當前經濟基礎及上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并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建議安排2021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如下:
1、主要指標預期目標。全縣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6%左右,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漲幅控制在2.6%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GDP能耗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
2、重點建設項目計劃。2021年全縣重點建設項目63個,總投資18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63.9億元。其中:交通工程5項,年度計劃投資4.6億元;農、林、水工程16項,年度計劃投資10.9億元;文化、教育、旅游工程7項,年度計劃投資4.4億元;市政工程9項,年度計劃投資5.3億元;環境治理工程1項,年度計劃投資0.1億元;醫療衛生工程4項,年度計劃投資2.2億元;工業類工程15項,年度計劃投資23億元;房地產開發工程6項,年度計劃投資13.4億元;其中列入省、市重點項目15項,年度計劃投資21.3億元。
三、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和措施
為實現上述目標,2021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 著力夯實園區發展平臺,做強做大工業經濟
堅持把產業園區打造成為支撐和平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功能平臺,加快推進福和產業園、大壩工業區、合水工業區建設,扎實做好產業園區新一輪北擴規劃,完善“三通一平”“五化五網”等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綜合接納力、承載力和競爭力,推動“產城融合”、“城園互動”,建成一座產城融合示范園區。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鏈,主動對接“雙區”產業布局,全力引進一批“總部在‘雙區’、上下游在和平”的大項目、好項目,加快補齊、建強、延伸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等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邁進,千方百計推動更多的工業項目落戶園區建設。加強項目跟蹤,促進去年春季和秋冬季經貿活動簽約項目全面落地園區建設。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民營企業融資、技術創新等扶持力度,助力現有企業提質提檔,擴大生產規模和市場占有規模,不斷壯大工業經濟總量。2021年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安排增長9%。
?。ǘ?nbsp;著力加強“三農”工作,推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激活農村經濟內生動力和要素流動優化組合。加強農田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長塘鎮、優勝鎮、林寨鎮等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大力發展特色現代化養殖項目,實施彭寨樂和、貝墩東瑞、大壩漢糧等一批生豬現代化養殖項目建設。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培育扶持,高標準推進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平片區)建設,加強獼猴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經營管理,加快推進合水、貝墩腐竹產業園建設,把腐竹、獼猴桃、花卉等打造成我縣響當當的特色農產品品牌。鼓勵引導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擴模提質,做強做優。大力推廣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進農村,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202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安排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安排增長8%。
?。ㄈ?nbsp;著力培育消費增長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進一步加快高鐵東站及站前廣場、站前大道、緯二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確保2021年贛深高鐵通車時站前廣場等配套基礎設施能同時投入使用,主動對接“雙區”優質生活圈建設,不斷加快縣域景區景點串珠成鏈,全面提升我縣旅游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和平綠谷康養創新小鎮、佛祖坳溫泉旅游等景區提檔升級,推進公白花海旅游項目建設,加快弘順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依托文化、生態、溫泉等資源,把“綠色+”“康養+”融入旅游發展各個方面,打造一批集文化創意、休閑度假、康體養生等主題為一體的文旅綜合體。以新城核心區、高鐵新區為核心,大力提升周邊酒店、餐飲、購物、娛樂等產業發展水平,構建現代化商貿服務體系。
嚴格落實各項促進消費政策,大力支持餐飲、商場、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培育一批優質品牌商貿企業,大力發展小店經濟、夜間經濟、培育發展網紅打卡、“直播帶貨”等新型消費模式,激發市場循環內在潛力,有效促進消費升級。加快推動現代物流、文體服務、職業教育等產業發展,打造我縣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格局。2021年接待旅游者人數安排增長13%,旅游總收入安排增長13%;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安排增長8%。
(四) 著力實施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以實施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民生需求為目的,抓好項目謀劃儲備,加強投資政策研究,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加快落實項目建設條件,推動實施一批已納入“十四五”規劃及“補短板”重大項目。
著力加快互聯互通公路交通項目建設。加強協調配合,加快贛深高鐵和平段建設進度。持續推進高鐵新區兩路一廣場工程、大環城公路二期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
積極實施工礦骨干項目建設。加快推進鐘表科創城、鑫盛科技、圖志科技、新奧科技、萬平醫療科技等基建項目及南和產業轉移基地項目建設。
持續加強文化、教育、衛生項目建設。推進福星幼兒園、福星小學、振安未來實驗學校項目建設,啟動實施縣職業技術學校遷建項目,大力實施縣人民醫院感染樓、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大樓等醫療衛生項目建設。
今年實施重點項目工程63項,年度投資計劃63.9億元;其中列入省、市重點項目15項,年度投資計劃21.3億元。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安排增長12%。
?。ㄎ澹?nbsp;著力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推進建設現代和平
堅持“四區融合”發展戰略,積極推動新城核心區高品質商住小區、高檔次城市綜合體規劃建設,有序推進和平縣華城鉆石、新城花園二期、公園上城碧桂園、碧桂園星鉆、印象新天地商業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加快建設。加快老城區老舊市政設施改造升級,縱深推進“兩違”專項整治,完善優化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停車場、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等建設。持續實施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及“三舊”改造,加快老城區市容市貌提質提檔。扎實推進高鐵新區規劃開發建設,加快謀劃推進高鐵新區安置小區項目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完善功能配套,引領市場要素、金融服務、行政管理等向高鐵新區集聚發展。進一步完善智慧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網絡、高清互動數字電視萬兆城域網、“區塊鏈+政務”共享平臺的規劃建設,不斷夯實現代和平建設基礎。
推進圩鎮升級改造。開展街鎮環境綜合整治,完善街鎮道路硬底化、污水管網鋪設等公共基礎設施,鼓勵街鎮開展一河兩岸升級改造和綠化、亮化,探索沿江沿河環境整治與街鎮休閑設施一體化建設,強化建管結合。加快中心鎮及面上鎮街鎮生活服務配套,鼓勵打造現代商業街、農貿市場等休閑商貿服務主體,便利和豐富圩鎮居民生活,推動街鎮建設提檔升級。
(六) 著力踐行“兩山”理念,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筑牢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嚴格落實生態控制紅線,構建生態多樣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實施森林提質工程,提高森林質量及效益,突出抓好全縣重要生態敏感區域的桉樹林改造。持續推進綠化和平大行動,完成碳匯林撫育6.63萬畝,完成中央財政森林撫育9.38萬畝。繼續實施鄉村綠化美化示范工程,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快推進綠美古樹鄉村及森林康養基地建設,守護好綠水青山。堅定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建立健全“一河一策”質量管護長效機制。加快縣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興建縣城第二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和生態修復,呵護好和平的碧水藍天。持續抓好節能減排,大力倡導推進低碳綠色生活。
?。ㄆ撸?nbsp;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營造優質發展環境
加大力度推進營商環境綜合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加快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等基礎平臺建設。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改革,努力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證照分離”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落實紓困惠企政策,降低民營企業運營成本。深化稅務改革,推進納稅繳費便利化,推廣“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探索構建稅費一體化管理機制。持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方式,實現綜合監管、智慧監管,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ò耍?nbsp;著力改善民生福祉,全面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辦學條件,增加優質學位供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能力提升,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推進實施“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強項”工程,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突出辦學特色,加強兩類學校及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鞏固擴大教育創強創現成果。
健全衛健事業長效發展機制。加強緊密型醫共體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衛生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鄉醫療保健能力。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加強綜合應急平臺建設,完善監測報告網絡系統,加強應急救治隊伍專門培訓和定期演練,進一步提升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置能力。加強醫療應急物資儲備工作,堅持儲備與日常使用相結合,確保儲備物資充足、及時更新。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強社保工作管理,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經辦管理,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業務通辦、快辦、順暢辦;加強部門聯動和信息對接共享,實現貧困人員、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應保盡保、應發盡發,不斷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持續加強就業工作,做好貧困人口、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就業保障服務。落實各項社會救助和孤兒、殘疾人、老年人優待政策,加快建設縣社會福利中心。
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積極挖掘豐富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傳承弘揚英烈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加大文藝精品創作力度,加強融媒體及鎮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活躍文化氛圍。充分發揮各類文體協會功能,完善體育活動設施,深入推進全民健身活動。
全力推進平安和平建設。深入推進“平安和平”“法治和平”建設,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民禁毒、打假打私和“掃黃打非”工作,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抓安全生產不放松,切實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積極抓好綜治維穩、信訪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扎實抓好國防動員、“雙擁”、民主法制、愛國衛生、衛生防疫、“八五”普法等工作,持續開展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活動,穩步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位代表,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進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新的一年,我們一定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求真務實,真抓實干,奮力拼搏,砥礪前行,朝著實現“兩個和平”和智慧生態現代新城目標努力奮斗。
附件1:和平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表.xls
附件2:和平縣2021年省、市、縣重點項目計劃情況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