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国产96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您的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國防教育專欄

甘肅省慶陽市退役軍人曹士華——軍號聲聲慰忠魂

作者: 來源:本網 發布時間:2024-04-17 瀏覽次數:- 【字體:

  “嘀嘀嘀嗒……”3月26日,一陣嘹亮的軍號聲在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烈士陵園響起。激昂的軍號聲就像一種約定,每年的清明節前夕都會響起,迄今已近30年。

  是誰在陵園吹響軍號?又為何在清明吹響?這要從故事的主人公、退役軍人曹士華說起。

  曹士華,慶城縣人,1949年出生,1969年入伍,在部隊服役時曾是一名司號員。上個世紀70年代,曹士華退役回鄉。后來,他當上民兵連長,為慶陽市培養40多名民兵司號員。

  1994年清明節,曹士華和鄉親們到慶城縣烈士陵園祭掃。那天,他在骨灰堂看到了一名烈士的生平,發現那名烈士生前曾是某工程部隊戰士,犧牲時和他參軍時的年齡相仿。他不禁思緒萬千,心情也沉重起來。

  “革命烈士為了黨和人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他們是國家功臣、民族脊梁?!辈苁咳A決定,再來祭奠英烈時,他要用軍人的方式向他們致敬。從此,他每年清明節帶著軍號趕來,為長眠地下的烈士吹響軍號……

  曹士華的女兒告訴筆者,50多年過去了,各類軍號聲從未從父親的腦海中消失。勤務號譜,戰斗號譜,儀式號譜,特別是大家熟悉的起床號、熄燈號、沖鋒號、疏散號、緊急集合號……每一種號譜的音律,他都清晰記得。

  “在部隊時,我們經常組織野營拉練,晚上8點多把部隊拉出去,第二天凌晨再趕回來。1969年,我部奉上級命令換防,夜間急行軍100多里,長途跋涉,很多戰友的腳板磨出血泡,但聽到我的軍號聲后,他們仿佛又有了無窮的力量,忍著痛,鉚足勁地往前走……”提起軍號,曹士華有聊不完的話題,講不完的故事。

  “曹老身體硬朗,精神頭足。我們組織紀念活動都會邀請他來。他每次在紀念碑前吹軍號,我們工作人員也很愛聽。人越多,他吹得越帶勁。有一年,我們組織祭奠活動,陵園來了很多烈士家屬、退役軍人和學生,那次大約有300多人一起聽他吹軍號,場面很壯觀。”慶城縣烈士陵園負責人王昭琴說。

  從青絲到白發,一把軍號,曹士華吹了50多年。在他看來,沒有什么聲音比軍號聲更有力量,更能催人奮進。他說,軍號聲里有他對軍旅生活的懷念,也有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每年清明節為英烈吹軍號的行動就不會停止,他還希望能以此激發人們對家和國的深刻思考,對革命烈士的深切緬懷。

  近年來,曹士華加入了當地英烈事跡宣講“流動講堂”和烈士陵園的義務講解員隊伍。除參加各類紀念活動外,他還在歡送新兵儀式上講紅色故事,參加迎接退役軍人回鄉儀式。

  來源:中國國防報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