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特黄性色生活片免费观看,国产96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久久综合,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 無障礙    長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開 規章庫

和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政府信息公開

索引號: 114416240072770458/2021-00037 分類: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
發布機構: 和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9-01
名稱: 和平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和平縣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文號: 和府〔2021〕26號 發布日期: 2021-09-01
主題詞:
【打印】 【字體:    

和平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和平縣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發布日期:2021-09-01  瀏覽次數:-

微信圖片_20240426160420.png

HPFG-2021-003

和府〔2021〕26號  

各鎮人民政府,縣府直屬各單位:

  現將《和平縣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縣城管和綜合執法局反映。


  和平縣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日


和平縣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城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推進建筑垃圾綜合利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和《河源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本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本縣縣域范圍內建筑垃圾的排放、運輸、中轉、回填、消納、綜合利用等處置活動。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建筑垃圾,是指建設單位或個人在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以及裝飾裝修房屋等過程中所產生的渣土、棄土、棄料、余泥及其他廢棄物。

  前款規定的廢棄物有毒有害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四條 縣人民政府將建筑垃圾處理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工作規劃,組織建立建筑垃圾處置管理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決策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項,并將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五條 建筑垃圾處置堅持實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誰產生、誰承擔處置責任的原則。

  第六條 縣人民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規劃、建設建筑垃圾消納場和綜合利用等設施;支持社會資本依法參與建筑垃圾處理事業和產業的投資建設。鼓勵采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推進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鼓勵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優先采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產品。不能進行資源化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無害化處置。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將危險廢物、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及其他有毒有害垃圾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傾倒、拋撒、堆放、回填或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

  第八條 縣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是縣建筑垃圾處置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下列城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

  (一)指導、協調、監督、管理本縣建筑垃圾處置及跨區域的建筑垃圾處置工作,保障處置安全,防止污染環境;

  (二)擬定本縣建筑垃圾處置全過程管理工作方案、辦法或規范,規范建筑垃圾傾倒、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利用等處置行為;

  (三)負責建筑垃圾處置的審批,核發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文件、建筑垃圾準運輸核準文件等;

  (四)指導、協調、監督、管理建筑垃圾中轉站、消納場、綜合利用場所等的建設和運營;

  (五)監督檢查縣城建成區范圍內的建筑垃圾處置工作。

  (六)建立建筑垃圾處置信息指引、公布、共享平臺。

  第九條 本縣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召集人由分管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工作的縣政府負責同志擔任。城管執法、住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水務、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公路等部門及各鎮政府為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成員單位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建筑垃圾處置相關管理工作,促進本縣建筑垃圾處置的全過程管控。

  (一)住建、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水務、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公路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分工,負責依法查處各自管理范圍內違法處置建筑廢垃圾的行為;負責各自管理范圍內工程現場的建筑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

  (二)公安部門負責對建筑垃圾運輸車輛的交通安全監管,依法查處建筑垃圾運輸車輛超速、超載及不按規定路線、時間運輸等違法行為;

  (三)交通運輸部門負責依法查處非法營運、超限的建筑垃圾運輸車輛;

  (四)各鎮政府負責做好轄區內(縣城建成區除外)的建筑垃圾處置管理及監督檢查工作。

第二章  處置管理

  第十條 產生建筑垃圾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清運建筑垃圾,并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分類收集、排放、運輸和處置,建筑垃圾處置實行收費制度,收費標準依據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十一條 個人或未經核準的運輸單位不得從事經營建筑垃圾運輸業務。

  第十二條 處置(排放、運輸、消納、受納等)建筑垃圾的單位,應當依法向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行政主管部門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作出是否核準的決定。予以核準的,向申請人頒發核準文件,方可處置建筑垃圾;不予核準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申請建筑垃圾排放,施工單位應當在建設項目開工前,向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筑垃圾(排放)處置證申請表,如實填報建筑垃圾的類別、數量、運輸路線和時間、處置場地等事項;

  (二)建筑垃圾排放量匯總表,排放處置方案;

  (三)項目承包施工合同、企業資質;

  (四)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施工許可證;

  (五)與核準建筑垃圾運輸單位簽訂的運輸合同,運輸車輛信息;

  (六)與核準建筑垃圾消納(受納)單位簽訂的建筑垃圾消納(受納)合同;

  (七)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主管部門按程序審核材料、進行現場勘查等工作,核查申請人符合排放處置條件后,出具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核發建筑垃圾(排放)處置核準文件。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建筑垃圾運輸,應當向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筑垃圾處置(運輸)申請表;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三)備案車輛的行駛證、檢測合格證及車輛保險憑證;

  (四)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主管部門按程序審核材料、進行現場勘查等工作,核查申請人符合運輸處置條件后,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核發建筑垃圾(運輸)處置核準文件。

  第十五條 申請經營建筑垃圾消納和綜合利用,應當向行政主管部門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筑垃圾(消納)處置申請表;

  (二)土地權屬及用途證明的相關材料;

  (三)發改、自然資源、建設、生態環境、水務等部門的相關批準文件;

  (四)企業法人營業執照、項目承包合同;

  (五)場地平面圖、進場路線圖、場內布局圖、消納處置和綜合利用的運營管理方案;

  (六)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主管部門按程序審核材料、進行現場勘查等工作,核查申請人符合經營建筑垃圾消納和綜合利用條件后,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核發建筑垃圾(消納)處置核準文件。

  第十六條 因建設需要,需從建設工程場地外受納建筑渣土回填基坑、洼地以及其他場地的,施工單位應向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筑垃圾(受納)處置申請表;

  (二)建筑垃圾受納量匯總表、受納處置方案;

  (三)項目承包施工合同、企業資質;

  (四)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施工許可證;

  (五)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行政主管部門按程序審核材料、進行現場勘查等工作,核查申請人符合臨時受納處置條件后,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核發建筑垃圾(受納)處置核準文件。

  第十七條 獲得核準經營建筑垃圾運輸的單位,接受核準排放建筑垃圾的單位及其他符合本辦法需要處置建筑垃圾的單位或個人委托后,應當向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備案車輛的建筑垃圾準運文件,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筑垃圾準運申請表,如實填寫建設項目名稱、地址、聯系人及電話,建筑垃圾排放量,運輸的時間和路線等;

  (二)與核準建筑垃圾排放單位簽訂的運輸合同;或與產生少量建筑垃圾的單位和個人簽訂的清運協議;

  (三)行駛證、駕駛證;

  (四)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材料。

  經行政主管部門核準并將建筑垃圾的運輸時間和路線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報備同意后,核發建筑垃圾準運文件,方可將建筑垃圾運輸至指定的場所處置。

  第十八條 建筑垃圾準運文件是本縣準許運輸車輛運輸建筑垃圾的唯一憑證,實行一車一證制度;建筑垃圾準運文件具有時效性,因天氣影響、工程停滯等原因不能按計劃完成建筑垃圾運輸的,應當在失效前向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延期,核準后方可繼續使用;未按規定申請延期使用的,逾期則自動失效。

  第十九條 禁止涂改、倒賣、出租、出借、轉讓、偽造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文件和建筑垃圾準運文件。

  二十條 依法不需要辦理施工許可及建筑垃圾產生量少于10立方米的建設工程,無需申請辦理建筑垃圾排放處置核準,在24小時內由施工單位負責委托經核準的建筑垃圾運輸單位及時清運。

  第二十一條 村民、居民住宅裝修,臨街(路)單位、門店裝修等零散工程,應當按照下列情形處理:

  (一)有物業管理的,按照物業管理單位指定的地點堆放,或者到物業管理單位指定的、經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核準的建筑垃圾消納單位放置的自動收運設施點傾倒。

  (二)沒有物業管理的,按照村(居)民委員會指定的地點堆放,或者到村(居)民委員會指定的、經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核準的建筑垃圾消納單位放置的自動收運設施點傾倒。

  (三)物業管理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在不影響市容環境衛生、街路暢通的情況下,在轄區內指定建筑垃圾的臨時堆放地點,需占用城市道路設置臨時堆放地點的應當向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審批手續,批準后采取防塵、防溢、圍擋等措施進行堆放,在24小時內由物業管理單位或者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負責委托核準的建筑垃圾運輸單位及時清運;

  (四)臨街(路)單位、門店裝修等零散建筑垃圾需占用城市道路進行臨時堆放的,應當向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審批手續,批準后采取防塵、防溢、圍擋等措施進行堆放,在24小時內由產生建筑垃圾的單位或者個人自行負責委托核準的建筑垃圾處置運輸單位及時清運。

  第二十二條 對無法查明責任主體的違法處置的無主建筑垃圾,由該建筑垃圾所在場所的產權單位或者管理單位負責組織清理。

  第二十三條 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需要應急處置建筑垃圾來搶救險情、災情的,建筑垃圾處置單位應啟動應急預案應急處置建筑垃圾,消除險情、災情并及時向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四條 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建筑垃圾處置管理服務信息平臺,對下列事項實現動態管理,并將執法事項統一在廣東省執法信息公示平臺進行公示:

  (一)核準建筑垃圾排放處置單位的信息;

  (二)核準建筑垃圾運輸處置單位、運輸車輛的信息;

  (三)核準建筑垃圾消納處置和綜合利用單位的信息;

  (四)核準建筑垃圾臨時受納處置的信息;

  (五)建筑垃圾處置相關的行政執法信息;

  (六)應當公開的其他信息。

  第二十五條 行政主管部門設立舉報熱線,公眾可以對建筑垃圾處置違法活動進行舉報和投訴。

  第二十六條 工程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配備建筑垃圾管理人員,并按照下列規定加強對施工現場管理:

  (一)設置符合標準的硬質圍擋;

  (二)分類收集、堆放建筑垃圾;

  (三)及時回填工程渣土、清運建筑垃圾,不能及時回填或者清運的,采取覆蓋、壓實、噴淋、灑水等防塵措施;

  (四)對工程泥漿實施漿水分離,規范排放,有條件的進行干化處理;

  (五)出入口道路實行硬底化,配備車輛沖洗設施,對出場車輛進行沖洗和清理,確保運輸車輛干凈整潔,防止車輛帶泥污染道路;

  (六)檢查出場車輛是否密閉裝載運輸建筑垃圾,防止車輛沿途泄漏、遺撒、飛揚;

  (七)按照規定安裝視頻監控設施;

  (八)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七條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在運輸建筑垃圾過程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隨車攜帶建筑垃圾準運文件、運輸營運證、行駛證、駕駛證以備檢查;

  (二)按規定的時間、路線行駛,運輸至核準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所或臨時受納場所處置,不得超出核準范圍承運建筑垃圾;

  (三)車輛必須保持整潔,密閉裝載運輸建筑垃圾,不得違法超限、超載、超速,不得沿途泄漏、遺撒、飛揚;

  (四)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GPS衛星定位行駛記錄裝置;

  (五)因特殊情況需臨時改變規定的運輸時間、路線的,運輸單位、車輛必須無條件配合行政主管部門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調配;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八條 建筑垃圾消納場和綜合利用單位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按照規定消納建筑垃圾,不得擅自消納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和其他有毒有害垃圾;

  (二)按照環境保護有關規定,處理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粉塵、噪聲等,防止二次污染;

  (三)出入口道路實行硬底化,配備車輛沖洗設備,對出場車輛進行沖洗和清理,確保運輸車輛干凈整潔,防止車輛帶泥污染道路;

  (四)按照規定安裝視頻監控設施;

  (五)配備相應的攤鋪、碾壓等機械和生產運營的必要設備;

  (六)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配備除塵、降噪、照明、排水、消防等設施和其他安全應急設備,并通過相關部門的檢測驗收合格;

  (七)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辦公、生活區與作業區應當分開設置,保持安全距離,確保生產安全;

  (八)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消納和綜合利用的運營管理方案,并有效實施;

  (九)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環境衛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十)建立完善的應急管理機制,編制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應急演練;

  (十一)生產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

  (十二)建筑垃圾消納場不得擅自關閉或者無正當理由拒絕消納建筑垃圾;

  (十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三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以罰款:

  (一)將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的;

  (二)將危險廢物混入建筑垃圾的;

  (三)擅自設立棄置場受納建筑垃圾的。

  單位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行為之一的,處3000元以下罰款;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個人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行為之一的,處200元以下罰款;有前款第三項行為的,處3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條 核準的建筑垃圾儲運消納場和綜合利用單位及臨時受納建筑垃圾的單位受納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 施工單位未按規定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清運,給予警告,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二條 施工單位將建筑垃圾委托給個人或者未經核準從事建筑垃圾運輸單位處置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 施工單位未按規定設置硬質密閉圍擋的,按照《河源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四條 施工單位未采取有效防塵降塵措施的,按照《河源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五條 出場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未按規定沖洗和清理,車輛不整潔,車輪帶泥污染道路的,按照《河源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六條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未密閉化運輸,沿途泄漏、遺撒、飛揚建筑垃圾的,按照《河源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七條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未按規定的路線、時間運輸建筑垃圾的,按照《河源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八條 涂改、倒賣、出租、出借、轉讓建筑垃圾處置核準文件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施工單位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建設單位、運輸建筑垃圾的單位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經核準擅自處置建筑垃圾的。

  (二)處置超出核準范圍的建筑垃圾的。

  第四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傾倒、拋撒、堆放建筑垃圾的,依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處200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 本章第二十九條至第四十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由各鎮政府負責查處;但發生在縣城建成區范圍內的案件、跨鎮行政區域案件或縣人民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門認為有較大影響的案件,由行政主管部門查處。

  違反本辦法其它規定的,由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或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四十二條 當事人對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第四十三條 對于阻撓執法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或侮辱、毆打執法人員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章  附  則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與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政策要求,以及上級文件要求不一致的,以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政策要求,以及上級文件要求為準。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該文件政策解讀鏈接地址:http://www.668kn.com/zwgk/zcjd/content/post_453126.html